close

  新華網北京5月2日電? 入夏,露天燒烤成為許多人的消夏首選。“喝啤酒、吃烤串”,一解疲乏,甚至成為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。隨著食品安全、城市環境特別是空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,儘管一些地方出台措施對露天燒進行整治,但收效甚微。露天燒烤,“烤”驗的是城市文明,如何有效治理,才能還城市一個乾凈的“臉面”?
  整治露天燒,各地有妙招
  ——哈爾濱:史上最嚴規定
  今年,哈爾濱市城管部門出台最新的街路餐飲管理規定,大排檔不允許室外燒烤、明火作業和店外加工食品,對出現煙塵噪音擾民的一律取締,堪稱哈爾濱“史上最嚴規定”。
  ——湖北武漢:舉牌、圍觀、演小品
  近些年,武漢城管可謂費盡心思,從城管舉牌“賣萌”執法,到圍觀靜默執法,再到敲鑼打鼓小品執法……一位區城管委負責人說:“能想的基本上都想到了。”
  武漢江岸區城管隊員對占道攤販不開罰單、不暫扣,而是舉起7塊由網絡體語言寫成的宣傳牌,在占道攤販眼前來回走動。
  武漢市武昌糧道街城管中隊十多名城管列隊圍在店面門口,肅立圍觀盯走占道經營商販,讓商販自覺收攤。
  武漢市東西湖區城管局為取締炭火燒烤,讓城管隊員手執鐵鑼、腰系響鼓,到炭火燒烤集中的地方演小品。“羊肉串、豬肉串,濃煙圍繞房子轉,眼睛睜不開,淚水直打轉,這叫我們怎能把身安!”
  ——四川成都:分類管控、適度放開
  對於“美食聖地”成都而言,吃露天燒的消夏生活,早已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。去年9月以來,成都市在高新區試點有條件地放開流動攤販管理,根據不同的道路類型,劃分為嚴禁、嚴控、規範三類區域,在僻街小巷允許有條件地設置建築工地民工服務區、臨時飲食攤區和露天燒烤。
  成都市城管局綜合執法處處長溫旭東表示,成都市對流動攤販實施“分類管控、適度放開”的試點,一方面是滿足攤販和居民的現實需求;一方面是升級城市管理辦法,緩解過去“只堵不疏”的管理方式下,城管與游商之間矛盾突出的狀況。
  尷尬:市場需求大而執法力量弱
  儘管各地對大排檔的管理更為趨嚴和規範,但當夜幕降臨後,一些販賣燒烤類食品的攤位又一如既往地冒了出來,一陣陣黑煙和濃郁的燒烤味吸引著不少消費者。
  “要的就是自然風和烤肉串,不在外面吃那還能叫燒烤嗎?”哈爾濱宣慶小區居民劉優說,從小就這樣慣了,一時間還真改不過來。
  成都市高新區城管環保局執法大隊長秦曦表示,對於這些攤販,一線執法中面臨很多困難。“由於工具成本很低,沒收了第二天他們還能接著擺攤,天天跟你‘躲貓貓’。處罰金高了他們交不起,處罰低了又不管用。”
  針對燒烤攤販的管理,廣州市城管執法局的執法依據是2006年通過的《廣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》,該條例對非法流動攤販的處罰金額僅為50元到200元。這樣的處罰力度,顯然沒有威懾力。
  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執法科長竇勇告訴記者,對燒烤攤販的管理涉及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、環保局等多個部門,然而在具體的行政執法中,環保部門經常聲稱,只要城管取締小攤販即可,“可以說,針對流動攤販的管理,環保部門是在做減法,我們就是不斷做加法。”
  是堵是疏?專家支招
  一方面,是市場有需求;另一方面,這樣的需求也造成了一定困擾。那麼,如何在兩者間尋求一個平衡點?
  四川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胡光偉表示,既然市民有需求,光靠“堵”是禁絕不了的。堵不如疏,將符合條件的攤位下沉、分散到各街道辦才更符合市民們的消費習慣。他同時提倡燒烤無煙化,傳統碳烤的油煙確實對百姓生活、城市空氣帶來很不好的影響。
 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趙瑞政認為,規範才是最好的辦法。可以繼續實行設置一定的燒烤區規範運行,由城管、環保、工商、衛生等多部門共同管理,加以引導。在給“出口”的同時,還要加大對餐飲安全和環境衛生的監察和處罰力度,疏堵結合,形成一個良好的市場秩序。(採寫記者強勇、馮國棟、周強、李倩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q26hqlu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